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云浮市農業(yè)農村局"網站 是否繼續(xù)?
2023年7月24日中午12時,我局接到漁民反映西江云安區(qū)降水段至郁南縣南江口段出現較大規(guī)模死魚事件。接報后,我局領導高度重視,迅速派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到現場調研了解情況。與此同時,我局將有關情況電話通報肇慶市農業(yè)農村局,據了解,肇慶市農業(yè)農村局也同時接到漁民反映西江德慶德城段至德慶悅城段有類似情況發(fā)生。經現場調查和隨訪沿江漁民了解情況,本次死魚為單一品種花鰶(黃魚),隸屬于鯡形目、鯡科、鰶屬,廣東俗稱黃魚,棲息于近海、咸淡水交匯處以及河口、水深50米以內的上層水域。攝食浮游硅藻和小型甲殼類,群游性。根據文獻記載花鰶產卵期為4-8月,4月為產卵初期,5-7月為產卵盛期,8月為產卵后期,產卵期間的水溫范圍為23.8-30.8℃,產卵季節(jié)花鰶從近海、咸淡水交匯處洄游到內河進行產卵。
為進一步了解分析花鰶死亡原因,7月25日,我局會同肇慶市農業(yè)農村局聯合邀請珠江水產研究所專家實地開展摸排工作,現場抽取水樣6個、魚樣5個,并請求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協助提供7月22-26日西江沿線水質監(jiān)測數據。經相關專家研究分析研判花鰶(黃魚)死亡排除“電、毒、炸”和水體污染等人為因素造成。初步推斷本次西江肇慶-云浮段花鰶死亡原因,一是7月大量花鰶從近海、咸淡水交匯處洄游到西江肇慶、云浮段進行產卵,遠程、長時間上溯洄游,能量、營養(yǎng)消耗巨大;二是花鰶從河口向內陸淡水河流洄游過程中,為適應內河水體鹽度變化,魚體需要持續(xù)進行滲透壓調節(jié)等一系列生理活動,魚體機能相應衰減,抵抗力下降;三是花鰶交配繁殖過程往往消耗大量的能量。以上幾點原因導致花鰶出現產后力竭死亡情況,該現象與世界上不少洄游產卵魚類類似,如大西洋鮭(三文魚)生殖洄游的產后死亡。此外,文獻記載花鰶最高壽命不超過6齡,每年進行生殖洄游花鰶中部分已達生命結束周期的個體,在此期間出現死亡,可視為自然更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