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辦學路,芳華古建筑。經(jīng)實地調(diào)研、歷史資料研究等,抗戰(zhàn)時期遷校至云浮市包括原云浮縣、羅定縣及郁南縣等地辦學的學校有國立中山大學、省立文理學院、仲愷農(nóng)工學校、省立藝專等20所,這些院校遷校辦學舊址、遺存、遺跡等文保單位與歷史建筑見證了烽火年代延續(xù)華南教育火種的青春韶華。時間長河,拂去遺塵,今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歷史文化游徑,再現(xiàn)昔日芳華,引導世人觀古建筑之典華,感華南教育變遷史之艱苦。
水東村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達4.5萬平方米。水東村村民是宋朝理學家程顥的后裔。
村內(nèi)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規(guī)劃布局和民居建筑,共有明清古建筑588座,其中有明朝所建廟宇1間(明徽廟),明朝所建祖祠3座,民居163間;清代所建祖祠6座,民居421間,充分體現(xiàn)出水東村獨特的“理學”文化意蘊。是一個集古村落、古建筑、人文特色和民俗風情為一體的新旅游點。
國寶黃公祠
國寶黃公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素龍街道辦事處七和村委會松朗村瀧江河邊。清同治十六年辛未(1871)建,1941年年底至1942年年初,曾作為仲愷農(nóng)工學校辦學點。占地面積783平方米,為廣府風格祠堂建筑。
頭門前檐為抬梁式雕花木構架,屋頂為硬山頂,頭門和正廳正脊均五彩灰塑龍船脊卷草紋,脊尾施五彩灰塑透雕夔龍脊飾。青磚墻,紅石腳,綠釉瓦當、滴水。兩側廂房墻面嵌大幅素瓷通花窗,墻頭畫五彩畫,門上嵌砌花崗石陰刻橫匾“國寶陳黃公祠”。
門外前廊施方形抹角花崗石檐柱,抬梁式梁架,各構件均施五彩木雕,布局巧妙,用料考究,壁畫及灰塑精美,為研究清代祠堂建筑的發(fā)展演變提供實物依據(jù)??谷諔?zhàn)爭期間曾作為廣東省立仲愷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校辦學點,見證了南江流域航運業(yè)的興衰。
梁家莊園
梁家莊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之一,位于羅定市黎少鎮(zhèn)榃濮村,是清咸豐年間的商人梁性存創(chuàng)建的莊園,經(jīng)過三代人的修建,至中華民國三年建成竣工。有九座屋、糧倉、曬場、炮樓、書塾和碼頭等,是近代廣東地主莊園建筑形式和風貌的典型。
梁家莊園九座屋始建于清末,由三組建筑和兩側的廂房組成,兩側廂房的山墻為鑊耳山墻形式。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博古人字封火山墻,正立面六個鑊耳山墻,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三個外凹肚趟攏大門,八個內(nèi)凹肚小門,二條直通巷,內(nèi)有兩條橫通巷,兩側各建一排廂房。三座建筑建有前院,前圍墻開三個門樓,圍墻內(nèi)各建有西廂房,建筑風格獨特,集木雕、灰塑、繪畫、滿洲窗等傳統(tǒng)工藝于一身,木雕、石雕、繪畫等工藝一流,滿州窗尤顯豪華。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省立文理學院在1944年5月第八次遷徙,遷到羅定后,借用梁家莊園部分屋舍作為辦公、教學和宿舍用房,并在離辦公地約50米的崗頂平地再搭建課室。設有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社會教育系理化系、生物系、地理學系、體育專修科等學系。
編輯:周夢霞
圖文:云浮日報社 云浮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視頻:云浮日報社
審核:鄭劍鋒 陳依桃